汇聚海内外智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第十一届海洽会暨首届山东人才发展大会启动

来源:齐鲁壹点2020-10-15 12:27

10月14日,第十一届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暨首届山东人才发展大会在济南启幕。大会诚邀四海宾朋,汇聚八方英才,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发展机遇。

据悉,本届“海洽会”持续到10月30日,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以线上为主的方式,面向全球发出“招贤令”,推出引才宣讲、人才高峰论坛、人才对接洽谈活动、高端专家服务基层等4大板块38项系列人才活动。据统计,省留学人员协会组织38个海外协会和社团组织,共计4387余人通过智慧云平台观看启动仪式,范围共涉及美国、德国、瑞士、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3个国家。

微信图片_20201015121223.jpg

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简称“海洽会”)

“海洽会”源于2001年4月在青岛、威海举办的“海外百名博士创新周”,每两年举办一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搭建了山东与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对接的重要平台。山东通过“海洽会”平台引进留学人才5000余名,高新技术项目3500多个,落户留学人员企业800多家,这些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分布在全省各个行业领域,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海洽会”也与大连“海创周”、广州“海交会”并列为全国三大以引进高端人才交流活动。

聚焦海内外和山东本土人才 “人才山东”品牌再升级

汇聚海内外智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据了解,“海洽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按计划,今年举办第十一届“海洽会”。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实施“人才兴鲁”行动打造新时代人才聚集高地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定期召开人才发展大会,推介“人才山东”品牌。旨在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深入推进人才强省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大力宣传山东人才发展环境,我省将第十一届“海洽会”与山东首届人才发展大会融合举办,“抢抓机遇,多揽才”。

“我看到广大的海外人才对‘海洽会’都给予很大期望,他们带来很多重大项目,在这里进行广泛的交流探讨。” 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孙锐说,在聚集海外人才方面,山东以更开放的力度在全国形成了样板,吸引了更多人才切实把项目和专长落回国内。“原本海洽会着重于海外人才引进,此次和山东人才发展大会融合,是党管人才总体布局之下的谋划提升,这说明我们同样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也标志着‘人才山东’品牌从格局和量级上进一步提升。”

在招引海内外人才的同时,聚焦山东本土人才发展,近年来,我省在推动产业人才集聚和层级上升方面,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推出了惠及人才的“一揽子”政策。例如:对新增的人事关系在我省或经认定长期在鲁的“两院”院士,一次性拨付科研启动经费100万元;对重点支持引进国际一流或顶尖人才团队,管理期4年内,省财政最高给予400万元人才津贴;全职来我省开展创新工作的给予最高5000万元综合资助。

此外,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于“海洽会”开幕式揭牌。同时,还举办了山东人才发展战略论坛,围绕“人才·产业·发展——十四五山东人才发展全面开创之路”主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研讨如何完善政策、搭建平台、营造环境,吸引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山东创新创业。

面向高端,体现特色 16市线上线下同步揽才

值得注意的是,第十一届“海洽会”推出38个系列人才交流活动,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以线上为主的方式,面向全球人才发出“招贤令”。

具体来看,线上活动17个,线下活动15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6个,时间持续到10月30日。主要包括引才宣讲、人才高峰论坛、人才对接洽谈活动、高端专家服务基层等4大板块,其中,引才宣讲16场,由全省16市有关领导同志宣讲推介各市的人才政策;人才高峰论坛10个,由省内高校或科研院所组织,邀请海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青年人才参加;人才对接洽谈活动和高端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共12个,根据基层发展需求,邀请海内外的高端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对接服务。活动主题集中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展开,承办或参与单位基本涵盖了16市和省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

三箭集团党委秘书兼组织人事处处长李晓卉在济南省会经济圈校企地合作推介会上提到:“我们刚刚与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这两所建筑类名校达成合作意向。三箭集团是济南的大体量单位,将作为高校实践基地,可利用政策优势吸引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扎根济南,集团的中高层骨干还能到高校进行深造。”此外,东营市还将围绕“5+2+2”产业体系,开展海外留学人才石油装备产业对接洽谈会;为交流农业先进技术,威海市将举办中日韩高端农业专家云上对接会。

微信图片_20201015121402.jpg

推出人才发展“指南” 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人才是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如何更好发挥人才作用,有效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精准赋能产业发展?“海洽会”上,我省发布《山东人才发展蓝皮书》与《“十强”产业人才开发路线图》。

2017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人才强省战略和“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核心,持续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蓝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山东共有住鲁院士8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38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36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8人,全国技术能手525人,齐鲁首席技师1657人。在一系列人才新政的有效推动下,以青岛、济南为双核心的区域性人才集聚中心正在加速形成,人才发展支持区域合作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路线图》聚焦“十强”产业所需,科学布局人才资源、精准谋划人才发展措施,推动产才深度融合、互促共进。

总结山东人才强省建设方面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成绩,面向高质量发展新任务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蓝皮书》和《路线图》将为加快实现新时代现代化强省目标建言献策。山东社科院院长袁红英说:“相信重视人才,重用人才的山东,必将‘因人而兴,因才而强’。”

建立常态化引才机制 打造永不落幕的“海洽会”

第十一届“海洽会”较前几届既有传承完善,又有创新突破,其中,一个突出的创新点,就是推动建立人才项目常态化对接机制,推动招才引智工作从依靠活动驱动转变到靠制度、靠机制、靠平台上来。

省人社厅副厅长周春艳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要充分发挥省留学人员协会、高层次人才促进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市场主体作用,精准对接引进急需紧缺的优秀人才。建设智能化网络信息云平台,常态化开展人才对接交流活动,健全完善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与海内外高端人才信息交流、资源共享、项目对接的长效机制,打造永不落幕的‘海洽会’。”

在具体工作中,建立“不落幕”办会模式,将“一场”活动变为“一系列”活动、将“一个地方”举办扩大到覆盖“全省16市”、将活动从“时间点”变为“时间段”并持续开展系列后续活动,确保人才引进“源源不断”、项目落地“遍地开花”;建立“不断线”对接机制,建立稳定的联系渠道,为常态化引进海外留学人才搭建平台,如通过在平台一次报名,即可在全省范围内参与重点扶持项目遴选;建立“常态化”服务体系,简化优秀留学人才引进流程,实行来鲁工作签约承诺制,签约后暂无法来鲁报到的,用人单位可保留岗位12个月。